【春蕾助学·金秋圆梦】仲兆敏——一个兼职党支部书记的扶贫助学情怀
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集团董事长 仲兆敏
不忘初心跟党走,永葆本色惠民生”。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之际,哈尔滨市巾帼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秋林里道斯食品集团董事长仲兆敏第一时间在市妇联“冰城女性”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哈尔滨市妇联“春蕾助学·金秋圆梦”活动倡议书,作为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仲兆敏主动请缨:“我再捐2万元,帮助50名春蕾女童圆上学梦。”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仲兆敏始终秉承着“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的原则,做企业尤其是做食品企业一定要“用良心去做,用诚信去做,一定要对得起消费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仲兆敏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由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秋林里道斯食品企业的董事长,一路艰辛的走来,靠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靠的就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呼唤,靠的就是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不忘初心的社会责任感。”
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二十多年前,仲兆敏由一名普通工人毛遂自荐走上了厂长的岗位。当时,秋林糖果厂资不抵债、面临倒闭,人心涣散、企业改制举步维艰,历尽沧桑的“秋林”面临消亡的窘境。望着老工友、老姐妹们无奈的眼神和期待的目光,面对“秋林”老字号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她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重担,立下誓言,用毕生的精力去传承秋林的品牌、工艺,传承秋林文化、弘扬秋林人的精神,再创秋林里道斯的辉煌。
当年,曾在哈尔滨风靡一时的“里道斯”因历史原因退出人们的眼线已经40多年了,“里道斯”是俄语红肠的意思,没有了里道斯的红肠,感觉就没有了“哈尔滨的味道”。为了把这个百年工艺传承下来,她带领有关人员进档案馆查阅秋林“里道斯”历史资料,拜访十几位肉灌制品行业的老技师,邀请“老秋林技师”回忆整理当年的配方和工艺,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和技术人员上百次的筛选试制,“里道斯”终于在1997年国庆节带着久违的百年风味闪亮登场,又回到了哈尔滨人的餐桌上,秋林里道斯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老字号、对原字号的深度开发、挖掘和保护。
在弘扬秋林文化、重振秋林里道斯往日雄风的同时,仲兆敏始终遵循一条原则:所有的员工“谁都不能拿产品质量开玩笑,秋林里道斯必须对消费者负责”。这是一条高压线、也是红线,摸不得碰不得。无论生产的淡季和旺季,生产的每吨红肠,哪怕多加一瓢水都不行,全靠科学和制度流程的管控做出来。在她看来,诚信经营和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就好比眼睛一样揉不得半点沙子,你欺骗了消费者,消费者就不买你的帐。
为做大做强企业不懈奋斗,为哈尔滨为黑龙江经济增光添彩一直是仲兆敏的追求和梦想。秋林里道斯食品公司成功改制已经走过了十年创新发展不平凡的历程,当年濒临倒闭的小厂,如今一跃成为哈尔滨的知名企业,成为哈尔滨市改制的一面旗帜,是龙江纳税百强企业。公司由一个公司裂变成现在的十个子公司;由1.6万平方米的土地发展到今天的36万平方米的花园式现代化的厂区;由一个小作坊发展到两个肉食品生产基地和两个格瓦斯生产基地;由几条生产线发展到几十条现代化生产线;员工由100多名发展到今天的1500多名;由过去的几个食品专卖店发展到今天的遍布全国各地的进万家终端店,500家加盟店;公司由单一的肉食品制品发展到如今包括格瓦斯在内的50多个品种;产值也由原来的四千多万发展到今天的近十个亿;企业已累计向国家上缴6个多亿……历经百年风雨的秋林里道斯,再次成为哈尔滨地域特色的标志和食品行业一张亮丽名片。
1998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国难当头,仲兆敏就组织全厂员工捐钱捐物,装载50余万元秋林里道斯红肠支援车队昼夜兼程,奔赴震区一线,为灾区人民献爱心;
近百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她和公司的资助下,完成了不同阶段的学业;
连续三年为市妇联“爱心妈妈捐助孤困(留守流动)儿童每天一杯奶项目”资助322名儿童喝上每天一杯奶;
常年资助贫困地区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完成学业,20多年来,一直资助老张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学费及生活费,得知资助的学生要出国求学资金不足,毫不犹豫就拿出8万6千元;
经常慰问环卫工人、贫困单身母亲,只要有需要,就有秋林里道斯爱的身影。
多年来,累计捐款1000余万元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扶一株“春蕾”,争一份春光,助一名女童,赢一片希望。 “同在蓝天下,一个不能少”,仲兆敏用慈爱的力量托起了春蕾女童的灿烂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