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女性家政从业者就业需求 调研报告

    时间:2021-12-05


    《哈尔滨市女性家政从业者就业需求》调研组

    2021年12月5日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一)调研背景

    服务型社会的到来使家政服务业逐渐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受到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二孩政策落实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人们对现代家政的需求愈加迫切,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即使在2020年,家政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很多家政企业依然实现逆势增长。到2020年底,我国家政业的经营规模达到5700多亿元,从业人员总量超过3000万人,家政服务业正在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纳大量城乡女性剩余劳动力方面,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此,国家十分重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与提质,在2019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明确指出:“家政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促进就业、精准脱贫、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家政工作协调机制,各地要把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列入重要工作议程。”202110月商务部、全国妇联等14部门关于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城乡家政服务消费需求,助力乡村振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为落实国家指导方针,黑龙江省商务厅、财政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相继出台《关于开展支持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推动行业发展。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社会服务需求和乡村振兴也在呼唤家政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消费者社会服务需求,积极促进家政服务业的规范标准、政策创新和服务成效等方面的改进与提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也于今年出台《哈尔滨市促进家政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我市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哈尔滨市女性家政就业需求现状,结合哈尔滨市情、家政业行情、社会需求等因素,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目的有三:一是深入分析哈尔滨市女性家政从业者的现状,协助政府、家政服务业、家政企业明晰其就业需求,促进相关部门为家政从业者谋求合法权益,满足其就业需求;二是对哈市家政服务业、企业现状进行剖析,促进社会对家政服务业深入了解,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高层次化发展;三是通过比较分析女性家政从业者、家政企业、政府群团等行业利益相关方的多维需求,探索并揭示家政就业与人才流动、市场供需调整、行业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特色经验与客观规律,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实证支持,为促进城乡女性就业,保障民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动乡村振兴助力。

    二、文献综述

    通过知网、数字图书馆、全球学术快报等学术网站,和百度等网站,围绕家政服务业、家政女工、就业需求等核心词共检索了近几年相关文献两百余篇,筛选出五十多篇与本调研联系最紧密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早期主要侧重于家政的定义定位、家政服务内容、家政教育、家政服务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等方面,对于问题困境方面的研究较少。近期的研究倾向于家政新的定义、家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家政的发展方向和智能家政开发等方面,这些可以给我国未来家政的发展提供方向性参考。

    美国家政业经过了四个阶段:包括原始家政阶段、家政服务、家政研究阶段、家政教育培训、家政实业公司阶段和家政服务产业化阶段。在行业教育培训的兴起、国家的重视以及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颁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美国家政服务业逐渐步入正轨并走向成熟。国内很多大学都设立家政专业,设立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家庭管理等课程,不断扩展该行业的服务内容并辅以严格的训练考核力推行业发展,并利用网络新媒体推动该行业进一步走向成熟。

    英国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保姆教育,家政公司多采用员工制,不承认家政服务业劳动者灵活就业或者被私人雇佣的工作形式。英国家政公司对劳动者有入职前的培训和工作要求;政府对雇主也有要求:雇主雇佣家政服务业劳动者时(住家式保姆),需要承担一些责任和支出,包括但不限于产假假期、病假假期、带薪休假和养老金,通过公司规章与政府的支持,家政服务业相关规范制度在慢慢完善。

    日本1947年制定了《职业安定法》,同年日本高等学校开始逐步建立家政学部、成立全国性的家政学会。1994年,日本将家政学列为高中生的必修课,同时重视对家政学实施义务教育。面对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2000年政府建立了介护保险制度,推行《介护保险法》。

    菲律宾的“菲佣”是高端家政服务的代名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良好的口碑,家政劳务输出已成为菲律宾国家支柱型产业。总体来说,菲律宾家政服务业的完善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专门的主管部门与法律保障可以保护外出劳工的合法权益)、家政服务从业者自身素质与受教育水平较高(教育体系完整,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强制性的家政培训(满足政府规定的培训后持证方可工作)三方面,而且形成了一条由劳务中介公司、技能培训学校及认证中心等构成的完整产业链。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家政的相关文献研究也很丰富,多从法律、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出发,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家政服务业展开研究,目前关于家政的课题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研究主要关注的地区是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有学者发现余杭地区家政服务行业存在家政市场供给不平衡、家政公司管理理念与具体操作存在落差、家政从业人员参与培训意识高但是家政培训形式化严重等问题(李柯柯,2017);郑振华和梁勤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家政服务行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关注个体经验与发展状况,总结出中介制运营方式不合理、不规范的现状(郑振华、梁勤,2018);何小波、石成、程恰璇三名学者使用大数据勾勒了中国六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广州)2015年-2016年间72551名家政女工的基本信息和从业情况,分析得到目前中国城市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脉络和家政女工从业现状:城市就业的家政女工绝大多数为外来移民,距离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重要因素,年龄、受教育年限和从业经验是决定月工资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数据为解决家政服务业的保障难题、供需矛盾、质控问题提供了真实情况。

    二是直接关于家政从业者的研究尚属不足。仅有部分学者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岳香杉、刘涛、高敬涛三名学者分别从家政人员社会支持、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家政人员心里焦虑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发现家政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学历较低、年龄偏大、职业技能单一、职业能力不足,大多休闲娱乐活动少、生活质量差、面临着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并且在社会支持与保障、情感需求与交往、职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强烈需求(岳香杉,2017;刘涛,2018;高敬涛,2019)。

    三是近年来有关家政的研究课题再度复温。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现代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上涨,各地区家政服务业发展风生水起,关于家政的课题研究也随之升温。萨支红等四位学者对北京、济南家政工开展研究,认为住家家政工群体工作时间长、工作和私人生活边界模糊、工作家庭照料责任冲突凸显、精神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萨支红,张梦吉,刘思琪,刘京,辛瑞萍,2020)。康汉真研究发现平顶山市近年来出现大量家政公司,提供项目多、从业者多、家政服务管理法规不完善、管理难度大、交易双方信息不通畅、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等(康汉真,2020)。张志东研究了黑龙江家政服务行业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张志东,2020);姜彦、张伟阳、韩家稷也提出了黑龙江省培养家政人才的可行性方案(姜彦、张伟阳、韩家稷,2021):一是政府健全完善有关家政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注重健全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同时也建议政府运用舆论的重大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开来家政服务业,改善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推动家政服务业协会建设,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家政公司一起推动家政从业者的培训。三是推动产学融合开拓市场就业。立足于国情省情,探索出一条上通下达的校企合作运营机制,完善师资结构、并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三)结论

    综上,现有关于家政服务业的文献研究对于我们本次女性家政服务人员调研的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对于调研对策建议也有一定启发,不过仍有一些空白。

    一是有关家政从业者尤其是女性家政从业者的研究不足。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家政从业者需求的变化以及女性自身工作中独特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需要一批专门的、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来提供支持,一般性的研究很难涉及到真实领域。

    二是文献较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家政服务业的研究,黑龙江省尤其是哈尔滨市家政研究者和研究文献缺少。目前收集的文献中只有两篇文献。哈尔滨市作为边疆地区的省会城市,兼有省会城市和边远地区的双重特色,其家政服务业发展和家政服务者的需求也必将有自己的独特性。

    本次调研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家政服务业相关人群分类开展问卷、访谈,分析思考女性家政从业者的就业需求。调研一方面可以丰富对一线家政女性从业者的研究,同时可以填补哈尔滨市家政服务业研究的空白,并且有利于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家政发展的区别和共性。另外,本次调研从女性主义、系统论和博弈论的多重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不同主体的利益相关和碰撞,真实展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女性家政从业者的态度和需要,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依据,为哈尔滨市女性家政从业者提供切实有效帮助,为哈尔滨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与变革提供助力。

    三、调研设计与实施

    (一)理论架构

    1.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旨在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该理论立足女性价值的独特视角,关心女性的社会权益、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主张两性平等、两性平权、两性同格。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女性家政从业者,她们除了具有一般女性生理心理特征以外,兼具母亲、女儿、妻子、体力劳动者等多重易产生冲突困境的社会角色。同时,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年龄偏大,工作辛苦,职业社会认可度不高,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不足,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等客观事实进一步促成了女性家政从业者独特的就业需求及职业困境,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

    2. 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整体是由部分在一定条件下整合而成的新的整体。只有充分认识某一系统的特点和规律,精准分析各系统内外的关联性影响因素,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改造系统。

    本次调研将家政服务业视为一个由政府、家政协会、家政企业、一线从业者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在设计总体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秉持“相同问题,不同角度”的设计原则,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设计极具针对性的调查工具,从而对女性家政从业者就业需求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融综分析。

    3. 博弈论

    博弈论认为,决策主体间行为存在相互作用时,行为主体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策略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反映了决策主体的行动及相互作用之间的冲突、竞争、协调与合作关系。

    本次调研根据利益主体的不同,分别调查了政府、家政服务业协会、家政企业、女性家政从业者四类利益相关方。其基本理论假设是,各方存在不同的利益需求,四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合作或非合作的。在调查中,我们充分调研了各方的立场和需求,并通过对各方问题和利益需求的研究分析,提出均衡各方利益需求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各方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二)调研范围及对象

    本次调研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行,调研对象主要包括:

    1.正在从业、有从业意向、无明确意向但有从业可能的城市、农村女性

    1)有家政就业意向但尚未就业的潜在女性家政从业者;

    2)正在家政服务业工作的一线女性从业者;

    3)无明确意向但存在就业可能的农村、城市女性。

    2.家政企业(服务类、培训类)及行业协会负责人。

    3.政府群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三)主要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结合哈尔滨市情、家政服务业行情、社会需求等因素,对一线女性家政从业者的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开展调研。

    具体包含三个层面:

    1.对女性家政人员的调研:

    1)一线女性家政从业者社会支持、社会保障的需求;

    2)一线女性家政从业者心理需求;

    3)一线女性家政从业者就业知识技能培训与能力提升需求;

     2.对家政企业(服务类、培训类)及行业协会负责人的调研:

    1) 近年来家政服务业在就业市场需求和从业人员变化方面的现状和趋势;

    2)企业或协会在处理、协调一线家政从业者、家政机构、作为监管的政府相关部门等各方差异性需求时面临的问题、困境与处理方式;

    3) 对打造以“政府、协会、高校、企业、一线从业者”五位一体的“家政共同体”这一观念及对从业者能力/学历提高、高学历/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家政服务业上岗人员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必要性规范性的看法;

    4) 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特别是吸引女性就业,希望得到的支持及资源。

    3.对政府群团等相关部门关于推进落实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调研:

    1)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家政服务业发展方向的宏观政策;

    2)政府相关部门为引领家政服务业的良性发展采取的措施;

    3)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四)调研方法和过程

    1.调研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知网、全球学术快报等学术网站、各级政府群团官网、家政服务业、企业网站等信息平台,对家政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管理措施、发展现状、女性家政从业者的就业情况、一线女性家政从业者的需求现状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

    2)问卷法:对两类人群设计针对性问卷进行量化研究。第一,针对已从事和拟从事家政的女性进行就业需求调查,包括该群体的基本情况及社会支持、社会保障、知识技能提升、心理需求等方面的需求现状;第二,针家政企业负责人开展提质扩容需求现状调查,包括对企业管理现状、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企业对服务人员需求的回应等方面的需求现状。

    3)访谈法:针对五类人群设计了五份访谈提纲。第一,针对包括三类女性家政从业者、家政企业负责人及行业协会负责人进行结构式访谈;第二,针对哈尔滨市商务局进行了文献调访;第三,针对群团(妇联)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围绕政府决策、行业发展、企业现状、一线女性家政从业者需求等方面调查不同主体的不同角度,开展质性研究。

    (五)调研进度与安排

    1.查阅文献、探索性访谈阶段(10月20日——11月1日)

    查阅、收集、整理我国家政服务业的政策法规、发展方向、行业发展规范化管理、女性家政从业者就业现状、需求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与6位一线女性家政人员(保洁、月嫂、育婴、家电维修等服务领域)进行探索性访谈,与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进行调研内容沟通等。

    2.调查方案及调查工具设计阶段(10月25日——11月10日)

    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等调查工具。

    3.调查实施阶段(11月10日——11月18日)

    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开展访谈。

    4.资料整理阶段(11月18日——11月20日)

    问卷录入与分析,访谈记录梳理。

    5.分析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阶段(11月20日——12月5日)

    综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四、哈尔滨市女性家政从业者就业需求现状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具有明确从业意向、正在从业、无明确意向但具有从业可能的城市、农村女性和家政企业负责人。共计发放问卷1032份,回收问卷722份,有效问卷710份。

    访谈包括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深度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共计访谈69人,共计时长约61小时(3660分钟)。结构性访谈对象共计57名,包括37名不同服务种类(保洁、保姆、育婴、月嫂、计时工、护工)的一线女性家政者、20名正在进行家政培训向但尚未就业的潜在女性从业者。半结构性深度访谈对象9名,包括黑龙江宏伟百承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哈尔滨雨露家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阿城区宝丽康家政负责人、黑龙江省龙妹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诗安国际母婴爱护机构董事长等5个家政企业负责人,哈尔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哈尔滨市家庭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工会、黑龙江省母婴护理服务行业协会、黑龙江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等4个家政服务业负责人。非结构式访谈对象3名,包括哈尔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

    (二)哈尔滨市女性家政从业者整体状况

    1.从业者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从业十年以上的资深从业者较少

    调查显示,72.1%的家政从业者年龄在40岁以上(见图1),63.2%的从业者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见图2),呈现出从业者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特征,部分女性家政从业者因此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与职业自卑感(详见访谈摘要1)。同时,从事家政服务业在10年及以上的从业者仅占15.5%(见图3),可以看出家政服务业资深从业者较少,说明行业成熟度较低,吸引力有待加强,行业建制及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1 女性家政从业者年龄分布统计图

     

     

    2 女性家政从业者文化程度统计图

     

     

    3 女性家政从业者工作年限统计图

    访谈摘要1:

    调研人员: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啊?

    C女士:也就是出点力挣点辛苦钱。我们没有文化,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有能耐的人儿,谁干这个呢?社会上总有些人瞧不起我们也正常。

     

    2.从业者地域来源以哈尔滨市城区为主,省内农村为辅,从业者外流倾向明显

    调查显示,57.2%的女性家政从业者来自哈尔滨市城区,28.1%的从业者来自省内其他农村(见图4)说明从业者地域来源以本市城区为主,省内农村为辅。在就业意愿与现状方面,尚未就业,打算直接去外省从事家政工作的人员占比12.9%,而自外省来到我省从业者却只有2.8%,差比超过10%,家政从业者外流倾向明显(见表1),行业在人才培养与留存上存在不足。究其原因,包括职业收入存在区域性差异和自我期待等(详见访谈摘要2)。

     

     

    4 女性家政从业者地域来源统计图

     

     

    访谈摘要2:

    调研人员:您希望在本市、本省还是外省就业啊?

    W女士:我希望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吧。小城市工资低,我们这五十左右正是家里挣钱的主力军,上有老下有小。

     

    3.近半数女性家政从业者为家庭收入经济支柱,所在家庭为中低收入群体

    根据2019年哈尔滨统计局数据显示,哈市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年平均工资为82385元,月均工资为6865元计算,女性家政从业者的月均工资不足6000元(参见哈尔滨家政服务平台官网的家政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低于平均水平。调查显示,将近半数女性家政从业者(41.2%)的收入占比家庭总收入50%及以上(见表2),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这意味着女性家政从业者所在家庭为中低收入群体,家政工作的收入是他们供养、维系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女性家政从业者对家政服务业产生依附性的重要原因(详见访谈摘要3)。

         

    访谈摘要3:

    调研人员:您的家政工作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吗?

    L女士:当然是了。我老公身体不好,不能太累,孩子补课最便宜一小时90元每个月需要五六千,经济负担太重了,还有房贷。家里缺钱,住家工资比较高,累就累点吧。

     

    4.绝大多数女性家政从业者的工作模式为中介制,员工制占比少

    调查显示,68.9%的女性家政从业者的工作模式为中介制,而员工制的从业者只有11.7%(见表3)。这意味着对大多数女性家政从业者而言,在工作保障方面有所缺乏,需要由自身来承担和应对各种职业与生活风险,容易造成女性家政业者产生职业安全感与职业归属感方面的缺失(详见访谈摘要4)

     

     

     

     

     

     

     

     

    访谈摘要4:

    调研人员:从业家政服务业您不满意的方面有哪些啊?

    X女士:看到别人都有社保啊社会保障之类的自己心里挺失落的。不满意的当然是不给我们买社保了,公司也不和我们签劳务合同,像我们农村出来的总是担心客户不要我们,以后老了干不动了也没啥保障,真是难啊!要是能有像正式员工一样的保障,有份退休金就完美了。

     

    5.进家清洁整理和婴幼儿服务成为家政服务业热门领域,老病群体服务的供需矛盾为女性家政就业的主要矛盾,

    调查显示,33.5%的女性家政从业者正在从事婴幼儿相关服务,30.7%的女性家政从业者正在从事进家清洁整理管理服务(见表4),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育儿观念的改变,民众对家庭保洁和婴幼儿照护方面的需求强烈(详见访谈摘要5)。仅每年由哈尔滨市龙妹家政企业牵头举办的育婴师服务培训的参与人数就达到1000人次。

    而在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方面,老病群体的供需矛盾为女性家政就业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病群体的相关服务需求日益增大。另一方面,30.1%和25.6%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老病相关服务最难招工的家政服务领域(见表5)。究其原因,尽管收入不菲,但因老病服务的专业性较强、看护风险较大、性别对应要求明显、缺乏职业保障机制等原因成为女性家政从业者就业意向较弱的主要原因(详见访谈摘要6)。

        

    访谈摘要5:

    调研人员:您为什么选择接受育婴师培训呢?

    W女士:它现在的需求量很大啊。大家经济水平都上去了,对这方面更看重了。现在国家又放开三胎政策了嘛,各方面待遇啥的都比较好。

     

    访谈摘要6:

    调研人员:作为一线护工,您怎么看待护工难招、护工难做的问题?

    F女士:没有保障、没有公司,没有家政给我们签合同,都是认识的人互相介绍活儿。风险还大,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干。

    Y女士:做护工要求挺多的,都要女护工,对年龄还有要求,岁数小不要。另外有些病人的看护风险还是挺大的,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技术。我以前是居家照顾老人的,现在不做了,干护工,因为赚的多。

     

    (三)家政服务行业各相关利益方均迫切希望推进“员工制”企业建设,制度保障需求强烈

    1.家政服务行业各相关利益方关于“员工制”企业建设差异性需求分析

    1)女性家政从业者渴望实现员工制。当前,仅有11.7%的女性家政从业者目前所在企业是员工制,而在“你更倾向于哪种工作模式”一题中,51.1%的受调者选择了员工制(见表6)。而受调者在社会保险与劳动报酬上的需求,进一步印证了员工制管理模式下稳定的制度保障以及正式社会支持需求的迫切性。包括在“在工作中遇到维权问题时您希望如何解决”一题中,受调者首选的是希望公司通过购买保险、签署劳动合同等方式保障员工权利(占比27%,见表7),49.2%的员工认为缓解其压力的方法是家政公司能为其提供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支持,61%的一线服务人员认为劳动报酬与付出更匹配能够为其缓解压力。访谈中,正在就业的家政员也表示员工制能够使自己业务更稳定、社会保障更安全、权益维护更有依靠(详见访谈摘要7)。

     

     

     

     

     

     

     

     

     

     

          

    访谈摘要7:

    调研人员:作为一线工作者,您对这个行业有哪些期待?

    X女士:最期待的就是我们的行业能够像工人上班一样,有公司能和你签订一份劳务合同购买社保,以公司员工的身份去为客户服务,提高一下社会地位别被人瞧不起。

     

    (2)家政企业负责人认可员工制模式的价值。调查显示,20.6%的企业表示自己采用了员工制管理(见表8)。而在访谈中,所有企业都认为员工制有很大的益处,包括能够使员工稳定,降低了不断招新、不容易找到合适员工的困难,减少了新人入职培训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经济等成本;同时长期稳定的员工往往业务能力强,对企业有归属感、忠诚度,更能够保障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度,有利于企业形象;另外签订家政劳动(劳务)合同,有利于明晰家政三方权利和义务,避免纠纷(详见访谈摘要8)。事实上,基于自身使命及发展之基,企业对家政从业者的权益问题十分关注,并希望通过建制以完善员工职业保障,促动员工职业成长。为此,94.1%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即使从业者从未要求,也会关注员工权益,90.63%受调者表示曾主动关注员工工资的按时按量发放,65.63%关注劳动(劳务)合同的签署(见表9)。

        访谈摘要8:

    调研人员:您认为家政企业建立员工制会有什么影响?

    M女士:员工制的建立可以为公司带来许多好处,比如:稳定一线从业者,从而减少对一线从业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也能明确三方风险,为从业者、客户、企业都进行风险最小化保护。

    3)政府积极倡导建立“员工制”的品牌连锁家政企业,促动行业良性发展。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中提出:适应转型升级要求,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也提出“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过50%)”,推行家政新模式。202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哈尔滨市促进家政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广使用家政合同示范文本。实行家政合同管理,规范家政三方权利和义务。

    2.现实中“员工制”家政企业建设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是国家政策落实不充分,企业对相关优惠政策掌握利用不到位,负担过重。企业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如果严格按照各行业通行的员工制模式运行,企业承担社会保险费用、最低工资费用的负担较重(详见访谈摘要9)。为此,家政企业迫切地希望政府加大政策(76.5%)和经济(67.6%)扶持力度,如建立行业征信体系、重启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家政进社区、减轻赋税、加强社保补贴等(见表10)

    访谈摘要9:

    调研人员:您认为推行员工制对企业来说,难处在哪里?

    M女士:最难的就是这个成本费用没有人买单。我们家政公司根本就负担不起。另外就是家政服务行业流动性很强,这样对一个企业压力太大了。要都给员工交社保发底薪了,那家政公司就没法运营了。

     

    二是家政从业者流动性大,不稳定,签订长期合同会对彼此有束缚。正在从业和已经从业的女性在访谈中表示,她们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原因之一是工作时间比较灵活自由,可以随时开始或离开,这显然和员工制的管理理念与现实不一致。(详见访谈摘要10)

    访谈摘要10:

    调研人员:作为女性,您选择成为一名家政服务者的原因是什么?

    G女士:时间挺自由的,孩子上学啥的都能去接。

     

    三是女性家政从业者工作量不饱满的情况发生概率较大,容易造成投入产出失衡,大大降低员工制管理效率与效能。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市场需求因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考虑因素增多,经常出现女性家政从业者用工需求减少、工作间隔明显增长、甚至无工可开的现象。某些工种比如育婴员可能需要工作一个月后集中休息一段才能继续工作,不工作时企业为其承担工资的动力不足,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建制的现实压力。(详见访谈摘要11)

    访谈摘要11:

    调研人员:在您的角度来看,家政企业这块儿的挑战是什么呢?

    M女士:咱们这个行业流动性太强,现在疫情影响严重,除此之外还有季节性的变化,农忙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用工荒。有些工种像月嫂、育婴员中间会休半个月,休20天。那这半个月20天他没有产出和收入,这样的话社保费用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四)家庭、社会、社会组织等企业外的社会支持需求难以充分满足,迫切渴望建立多元社会支持网络

    1.家庭、社会、社会组织等企业外的社会支持需求现状

    1)家庭工作“难兼顾”,影响工作满意度

    在问及女性家政从业者“您对当前职业不满意的原因有哪些”时,39.8%选择的是与家人分隔两地;30.7%选择的是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见表11)。访谈中许多女性家政从业者表示因为工作地点离家远或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不固定,面临着难以照顾家庭的问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面临挑战,时常出现家人对职业价值不理解的情况。家庭冲突和矛盾的爆发,明显加重了家政女性的身心压力。(详见访谈摘要12)

    谈摘要12:

    调研人员:从事家政服务业令您不满意的地方有哪些呢?

    J女士:太累了,工作时间太长了,工钱虽然还可以但是实在是太熬人了。只要是出来干活,就24小时在产妇家里,一点儿心思都不能分,自己家里什么事情几乎都顾不上。

     

    2)重视妇联、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协助,受惠于妇联的帮扶,渴望有“娘家”

    调查显示,25.8%的女性家政从业者在工作中遇到维权问题时希望妇联、协会及其它社会组织协助维权,位列选项百分比第二位,仅次于希望公司通过购买保险、签署劳动合同等方式保障员工权利(27.0%,见表12)。对正在参加岗前培训的拟就业的女性进行访谈时,她们表示参加妇联组织的免费培训很受益,对进入家政服务业充满期待。在对行业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时,他们表示期待行业有“娘家”,并且认为妇联的扶持关怀以及柔性工作风格使其很感动(详见访谈摘要13)。

        

     

     

     

    访谈摘要13:

    调研人员:您对社会组织促动行业发展有何期待?

    J女士:我最期待的就是我们行业能够有一个坚实可靠的,能够为我们企业做好支撑的“娘家”,其实我在这个行业也很多年了,让我感到安心和温暖的就是妇联对我们企业的支持和关注。

    3)重视客户满意度和社会对行业的尊重与认同,担心社会歧视

    在调查“您对当前职业不满意的原因有哪些”一题中,22.7%的女性家政从业者者选择的是社会歧视(见表11)。在访谈中,被问及“职业中最高兴和最担心的是什么”时,70.4%的受访者认为“最高兴的是客户高兴,比我们挣到钱还要高兴;最担心客户不满意”;26.3%的受访者明确指出希望得到雇主的更多尊重、理解与支持;8.7%的受访者提及曾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被瞧不起的事件。也有12.3%的受访者认为虽然其职业地位较低,但大部分客户能够尊重家政从业者。表明无论工作际遇如何,女性家政从业者对于客户的认同和理解都十分重视,极其注重客户的工作评价。

    2.家庭支持度不足、行业社会认同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家政服务业工作性质导致女性从业者存在家庭工作“难兼顾”的两难选择。在调查“您对当前职业满意的原因有哪些?”时,位列第一第二的原因是有“较高的收入”和“灵活的工作时间”(见表13)。在访谈中,受访者也表示必须更努力工作才能有稳定工作和较高收入,所以需要牺牲休息时间;而工作的灵活性特点也导致很难有固定休息时间。家政服务业的工作性质也导致家政企业同样面临着两难抉择,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满足客户需要、员工工作需求的同时,较难兼顾员工休息时间以及家庭照料的需求。

     

    二是社会文化中存在对家政服务业的轻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依然是当代我国社会的文化样态之一,一些家庭也会深受此文化影响。繁琐、耗时、具有高重复性又必要的家务劳动常常被视作低劳动价值、应该由女性承担的“简单”事情。而职业化的家政依然被认为是没有技术含量、零门槛的“低素质”、“低文化”、没出息的职业。同时,家政服务更是被认为是“伺候人”,低人一等。

    三是受行业现状及从业者本身能力素质的影响。由于女性家政从业者目前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家政领域很多工种的专业化、规范化不足,使女性家政从业者难以获取社会舆论支持。

    四是自我认同感低。部分家政者自身存在自卑心理,自我认同不足,对家政职业认同感较低,所以对外界评价和反馈过分敏感。

     

    (五)重视职业技能提升,乐于参与在职教育提升学历,知识技能需求强烈

    1. 家政者、企业和政府目标一致,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

    女性家政从业者在职业技能和学历提升方面有明确且迫切的需求。目前女性家政从业者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学历占比过半,但她们对于技能培训服务和学历提升设想的需求和认可度极高。63.64%的受调者希望接受政府支持的技能培训服务,86.3%支持国家提出提高家政者学历等发展设想,其中45.2%的人认为该设想能够促进行业发展,41.1%的人认为能够帮助提升自己(见表14)。在访谈中,部分女性家政从业者也表示,一方面渴望提高职业技能,以便胜任更多工作;另一方面希望能有机会通过在职教育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详见访谈摘要14)。

    访谈摘要14:

    调研人员:您是否愿意参与希望在职教育,您希望获得哪些帮助呢?

    L女士:先是多学点技能吧,以后工作都用得着。再就肯定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学历啊,现在这个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学历就是一道门槛啊。以前没机会学,现在老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学习了。

    C女士:现在都是技多不压人嘛,越多的技术越好,现在高科技越来越先进。毕竟以后自己不管干哪一行,自己要有技能还要有资本的。

    D女士:我还是希望培训多一点。对服务人员专业化一点,毕竟咱们这是上门服务,我们都要有所提高。技能方面提高,让我们的服务行业更好。

    S女士:我有的客户都是外国人,他们有的中文说不好,像我们学历程度不同,有的时候沟通有点费劲。

    X女士:你问出了我的心声我很愿意参加的,因为我自身是比较好学的。我能出来选择这个行业就是因为家里缺钱才来的,有的时候就是说各个方面学习也是挺想参加的,但有的时候从费用上考虑啊,就是费用也挺高的,就有些顾虑。这要是有一天国家能给家政出资,给我们一些培训机构一些免费的或者收费相对低一点的就太好了。我也更喜欢线下的培训身临其境的,在时间方面如果更集中的话可以调开工作时间去学习。

    企业负责人也迫切需要更有素质、更高能力的人进入家政服务业。在对于“国家提出提高家政者学历等发展设想,您的看法”调查中,高达94.11%的受调者表示支持。其中55.88%的人希望高校积极开设家政专业,输送高学历行业管理、服务和培训人才;26.47%的人认为高学历从业者有助于提升行业的社会地位;11.67%的人希望职专学校可以开设函授式教学,提升现有从业者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见表15)。在招工困难的原因中,55.88%的受调者表示是企业对从业者职业技能和素质品格要求高。在访谈中,企业负责人均表示现代家政需要更系统的基础知识、更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较高的素质品格和更有服务意识的人,这和以前较低端家政的人员构成有很大不同。(详见访谈摘要15)

     

    访谈摘要15:

    调研人员:作为企业负责人,您如何看待国家提出提高家政者学历等发展设想?

    M女士:我是特别支持国家的这项政策的。家政服务业需要更系统的基础知识、更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较高的素质品格和更有服务意识的人来带动行业的发展,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政府倡导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中提出一系列支持措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黑龙江省《关于促进黑龙江省巾帼(龙妹)家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加大对家政业人才培养力度的一系列政策意见,提升家政人员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2.落实家政服务业学历提升设想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一是省内缺乏开设家政学相关专业的高、职、专类院校,难以实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输送机制。一方面,从专业型学历人才培养来看,省内仅有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于2020年开设全省首个家政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与黑龙江省家政养老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校企双向培养师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与就业效果。另一方面,家政在职培训虽然百花齐放,实务训练效果显著,但是因行业培训机构并不具备学历授予的权力,难以真正实现促动家政服务业学历提升。

    二是家政服务业的社会认可度、薪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吸引高学历者入行。对于高学历者(考虑到家政服务业现状,应定为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而言,进入家政服务业一般是在养老机构从事职业经理人工作,负责培训与管理,月薪约为4000+。相比其他行业,家政服务业当前确实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薪资待遇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与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的客观现实,存在明显的人才竞争力弱、人才流失率高的特点。

    三是家政企业时间成本高,服务领域多,家政者工作时间长,学习难度大。家政企业持续运营,且部分工种(护工)具有时间、方式上的特殊性,很难支持员工大量时间脱岗学习培训。女性家政从业者普遍年龄偏大,生活压力较大,上岗后需要持续工作谋生,很难有大段时间接受培训。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也随之增加,需要从业者不断保持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进一步导致学习难度不断加大。(详见访谈摘要16)

    访谈摘要16:

    调研人员:您如何看待国家关于家政职业技能提升、成人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方面的政策导向?假如说有这种培训的话,您是否愿意参加呢?

    F女士:要是说免费的,护工都能参加,再一个还得看人有没有时间,我们护工干上活就下不来,就得半个月或者是十天才能下来。比如你召集二三十人,你想讲课,你有时间我们护工没时间,所以说你召集不了那么多人。

    (六)自我认同个体差异大,人际沟通、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及健康人格等心理需求明显

    1.家政者自我职业认同感存在个体差异,与其个性有关

    访谈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对自身的职业与劳动十分认可,认为靠劳动挣钱很光荣,同时极具责任心,认为工作成果优异、令雇主满意是其最看重的事情。调查显示,29.4%的受调者从事家政是因为喜欢家政,但同时有26.2%的受调者认为工作不体面,低人一等(见表11)。企业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目前社会大众对家政服务业认可度高,几乎不存在轻视家政员的现象,认为家政员的自我职业认同感低的想法主要缘于其性格等个人因素。

    2.心理咨询需求及健康人格需求明显

    调查显示,24.5%认为提供心理咨询、医疗等身心保健可以帮助其缓解压力,在希望接受哪些服务时27.7%的人选择了情感疏导(心理咨询)(见表16)。在访谈中,企业负责人强调家政是一种个性化、贴心的服务,需要服务者为人诚信、情绪乐观稳定、人格健康。且认为家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客户、对企业服务均有重要影响。

     

    3.女性家政从业者产生心理需求现状的原因

    一是家政服务业的特殊性。家政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服务特色,需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而且服务经常是一对一的、极具个性化的和有很多即时问题需要灵活处理,所以需要家政者人格健康、情绪稳定、具备一定的压力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是女性心理的独特性。女性往往更注重情感,情绪细腻丰富,对认同感需求强烈,对人际关系体验深刻,对心理保健有较强意识。

    三是个体需要的差异性。心理需求具有明显个人特色。每个家政者自身经历不同,自身价值感明显不同。在处理压力、情绪管理、人际沟通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异。

     

    五、哈尔滨市女性家政就业的特色经验

    (一)政府、妇联、行业携手齐心,聚焦家政服务业现实需求,落实细化顶层设计,助推行业发展壮大

    响应国家号召,落实黑龙江省家政业提质扩容工作指示,2020年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动家政业发展工作列为4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同年8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多部门联动的《哈尔滨市促进家政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哈尔滨市商务局开发建设了哈尔滨市家政平台,制定了《哈尔滨市家政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促进了我市家政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则始终坚定地站在女性家政从业者的身后,时刻为女性权益发声,促动城乡女性就业,带动女性共同成长。2021年先后主办4期@她创业计划“她来管家”公益项目,为家政服务业免费培训人才,协助大批有意愿者通过学习提升能力走入家政者行列;举行了巾帼家政技能展演暨全省家庭服务技能大赛集训,为哈尔滨市女性家政者技能提升、形象展示保驾护航。

    同时,行业协会积极发挥链接、服务作用,企业积极寻求自身发展方向,在多点建设中共同探索行业发展壮大的创新路径。

    (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家政企业家,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践行并高扬龙江精神,引领着行业不断创新前行

    龙江四大精神是黑龙江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陆续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其共同的核心内涵就是“爱国和奉献”。在哈尔滨市家政服务业中,有一批熠熠发光的女性企业家在努力奋进。

    她们中有2002年开始创业的下岗女工,用20年的时间将一个小小的家政队打造成为总就业人数5000多人、年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年上缴利税突破200万元、固定资产达2200多万元的宏伟百承环境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服务项目包含清洗保洁、部门安保等十大类,服务网络覆盖家庭、单位,还进一步“跳出家政做家政”——为城市做保洁,和相关部门合作治理水污染等,拓宽了传统家政的服务视野和领域。其本人也成长为省、市人大代表,为哈尔滨家政服务业鸣鼓发声。

    她们中有哈师大本科教育学专业出身的高学历人才,在家政领域深耕近二十年,从事过家政培训、家政一线实战,先后在不同家政企业担任管理工作,有系统的家政培训理论和实践能力。先后担任哈尔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哈尔滨市家庭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工会主席、哈尔滨雨露家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她始终对哈尔滨市家政服务业、家政企业、家政者充满深刻的了解和热爱,由此创立的雨露家政企业文化,也为家政服务业稳定员工、留住人才做出了有益探索。

    她们中有2010年大学毕业,2019年获得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的“龙江技术能手”殊荣的巾帼英才。先后担任黑龙江省龙妹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黑龙江龙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黑龙江省家政服务业工会主席、黑龙江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秘书长、哈尔滨市现代生活服务业协会会长,在她的带领下,企业成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黑龙江省妇女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担当着为家政服务业培养输送人才和人才出口的责任。

    这些优秀的女性家政企业家们有眼界、有魄力、肯进取、不畏难,成为哈尔滨市女性就业、创业的先锋。她们代表着冰城女性的形象,代表着家政女性的形象,向全省、全国展现了哈尔滨市女性家政者的风采。

    (三)产教结合、供学一体,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实习、上岗一条龙无缝对接

    哈尔滨市家政企业中,有很多是兼做一线服务和技能培训的,这和前文提到的家政企业知识技能需求强、专业化发展趋势有关。这种发展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出路等多方需要,培训内容较切合实际,人员学成转化率也较高。

    (四)女性意向就业群体数量较大,诚挚善良,全职宝妈、空巢期女性成为新兴潜在就业群体

    在调研过程中,黑龙江女性家政从业者时时处处展现出真诚、善良、乐于学习和勤勉尽责的人格特质。她们对最担心和最开心事的回答大多是客户满意,对于学习培训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现实表现中,哈尔滨女性从业者也有出色的表现,在全省第二届金牌家政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巾帼家政职业风采大赛选拔赛上,哈尔滨参赛队表现优异,5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1名选手晋级全国大赛。在就业群体中,除了原有的生力军—农村人口、低保人口以外,涌入了一些新生力量,包括全职宝妈,在孩子稍大一些后渴望实现社会价值;也包括孩子长大离家后的空巢期女性,对于投身家政服务业有精力、有热情、有经验。

    (五)地域性季节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减少、疫情是影响女性家政就业的重要因素。

    在影响女性家政就业的重要因素方面,调研各方均提到:一是地域性季节变化影响巨大。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端,0℃以下的冰雪天气长达4个月。由于天冷路滑、交通不便,入户服务的时间成本显著增加,从业者的交通安全风险明显增加。二是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不仅使得行业投资减少,而且制约行业收入水平,造成人才外流。三是本市出生人口明显减少。同比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数量下降5.89%,年平均增长率为-0.60%。“候鸟式”老人们冬天大量去南方,导致服务需求减少。四是受近两年疫情影响,进家服务受到巨大限制。

     

    六、立足需求,促动哈尔滨市女性家政就业的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国家、省、市关于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方针、政策,本调研提出打造“政府群团、协会、高校、企业、一线从业者”五位一体的“家政共同体”的基本策略,以促动哈尔滨市女性家政就业。

    (一)政府规划,多部联动,企业自荐,确保环境支持与主观能动相结合,携手培育一批合地情、有特色、高品质的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

    1.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政策扶持”与“经济扶持”双重发力,切实营造强力环境支持。在政策扶持方面,一是借助“领跑者”行动扶持一批领军型家政企业。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服务领域、不同区域重点打造5-10家哈尔滨市首批示范性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二是由省市人设部门牵头,重启区域性家政服务领域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等级认定,确保一线从业者持证上岗,确保员工制企业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时有据可依;三是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场地以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员工制家政企业服务网点,就近促动“企业-社区”结对子的资源链接,切实落实员工制家政服务进社区。在经济扶持方面,一是切实落实员工制家政企业在减免税收等相关费用、信用贷款等经济政策;二是在每年拉动地方消费的“政府消费券”活动中,增加“家政类消费券”的补贴类别,鼓励民众面向员工制家政企业进行消费;三是对员工制家政企业实行免费体检;四是协同多家保险公司对家政从业者上险给予一定优惠。

    2.企业应充分利用行业利好发展期,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小、精、专型品牌员工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一是找准服务特色领域,精耕深研,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形成良好口碑与社会公信力,逐步形成品牌效应;二是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实施特殊工时工作制;三是控制企业规模,完善企业自身规范化管理,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等职业保障制度,提供员工宿舍、廉租房,必要的社会保险、最低工资保障等;四是创设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凝练独具特色的企业“家政精神”,增强员工归属感与凝聚力。同时,鼓励家属参与企业活动,促进家庭关系。

    (二)加大社会舆论对行业正向宣传力度,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与观念,充分发挥妇联、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以及家庭支持的力量

    1.由宣传、商务等部门牵头,各大官媒展开广泛、正向的宣传工作。一是通过正式宣传媒介与渠道向社会大众充分展示我市家政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二是在市级媒体上开设专栏或专版树立宣传典型优秀家政人。通过官方宣传使公众了解家政的社会价值,营造尊重、认可家政行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2.由商务、人社、妇联等部门牵头,表彰激励优秀家政从业人员及家政企业。一是深入挖掘家政服务市场的标杆企业和典型人物,积极培养选树市级和区县(市)级十佳巾帼最美家政人、金牌家政服务员、金牌家政企业等,并给予大力宣传。二是将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标兵、三八红旗手(集体)等评选表彰向家政从业者适度倾斜。

    3.发挥社会工作、心理法律志愿援助、基金会等社会性服务组织作用,启动我市女性家政从业者系列专项服务项目。可以采取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为女性家政从业者提供社会化服务。一是对家庭经济、生活负担较重的女性家政从业者及其家庭在技能、就业服务等方面展开个案帮扶;二是通过组织跨学科专家团队,进行年度行业征询和调研,广泛听取女性家政从业者意见与建议,反映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三是协助女性家政从业者链接更广泛、更专业的帮扶与辅导资源(如社工服务、企业捐赠、心理法律援助、基金会扶持等),从心理、社会、经济等多角度关心女性家政从业者的工作生活,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建设服务阵地;四是针对女性家政从业者的知识和文化需求,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与文体活动,如“女性健康大讲堂”、“家政趣味运动会”等具体活动。

    (三)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协调、链接、定标、宣推”的综合性、中枢性服务职能,促进行业对内帮扶,代表行业对外发声,促动行业实现共赢式发展

    1.切实发挥行业协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协调功能。一是建立家政企业联席会制度,不定期召开涵盖政府相关部门、家政企业、一线员工在内的行业信息沟通、协调平台。二是定期对家政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走访调研,及时发现行业变化、问题和独特需求。

    2.整合、链接行业内外资源,推动行业内外资源共享与合作。一是对内组织本地企业同行间的信息、情感、知识技能的交流实务,建立外省、市跨域同行之间学习交流的良好关系与机制;二是对外组织企业与城市、乡镇社区联动开展招聘、培训,以及与上游企业谈判等工作。

    3.推动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协助制定本市家政行业服务标准化7项细则。根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需要制定出台《市家政服务企业等级评定标准》《市家政服务员职业标准》《市家政服务培训质量规范》《市家政服务居家保洁质量规范》《产妇家庭护理服务质量规范》《病患陪护服务质量规范》和《家庭餐饮服务质量规范》等7个市级家政行业服务标准,组织开展哈尔滨市家政服务企业等级评定工作。在此过程中,哈尔滨市家政协会应积极促动组织多元相关方共同协商定标。

    4.建立哈尔滨市家政服务协会公众号,做好“互联网+”宣推工作。目前,无论是黑龙江省亦或哈尔滨市家政协会,都尚未开通相关新媒体营销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协会视角而非政府视角的公众号可以开设“愿景与使命”“金牌家政风采”“协会活动”“家政从业者成长计划”等多元宣推板块,扩大行业知情度与认可度,为助推哈尔滨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尽责。

    (四)推动“校-产-学-研”多方联动,“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双管齐下,建立健全行业人才培养输送机制

    1.鼓励支持至少1所省市属高校、8所大中专职业院校增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根据“哈尔滨家政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家政企业313个,家政培训机构25户,家政从业者22555人。如想在2023年达到10%的家政从业人员接受过家政相关学历教育“领跑者”标准,拟按照每所职业院校年培养300名计算,则至少需要有8所大中专院校增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如果考虑优秀品牌、龙头家政企业为了促进自身发展,平均两年引入1名家政专业学历人才,拟按照高校年培养产出30名毕业生计算,则至少需要有1所省市属本科高校增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这也与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的要求相一致。

    2.鼓励政府促进高校、职业院校与家政培训机构、家政服务企业有机联动,推动产教融合、学历教育和在岗培训结合、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结合,建立“订单式培养”“毕业即就业”的一站式人才培养输送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与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合作,订单式培养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通过优先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支持设立家政服务专业的院校建设和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就读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学生,按照相关规定减免学费。

    3.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现有培训机构进行帮扶、指导、规范化考核,增加培训机构工作动力和社会服务意识和规范意识,降低学习费用,全面提升行业培训机构专业素养与培训质量。

    4.重新开展家政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大力推动“双证型”人才产出。一是由政府、协会根据家政工作特质,规范课程内容,灵活安排学习方式和时间;对参加学习者宽进严出,对有意愿学习者不必过于限制身份,广泛吸纳,鼓励更多人加入家政队伍;二是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家政服务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培训规范、严把出口考核,对参加培训的企业及其员工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或补贴;四是制定各种类根据技能、专业、评价等为主体的服务考评制度,通过考评制度选出优秀的企业或行业的员工典范,强化企业及工作者能力提升的动力。

    (五)关注女性家政从业者心理需求,提供多样化心理服务

    1.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体检。一是入职前与岗前技能培训一起组织岗前心理健康筛查。二是与生理体检一样定期开展心理体检。内容包括问题筛查和人格、能力评估,一方面协助企业了解员工心理状态,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帮助,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同时对员工能力水平、人格类型等进行评估,为人员选拔、匹配、安置提供有力依据;另外,心理体检可以帮助体检者更好的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因素,及早诊治,帮助体检者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2.开展灵活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企业机构中或妇联、工会、政府家政平台等上建立心理信箱、开设心理热线,链接心理咨询服务资源,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讲座、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为家政从业者日常压力缓解、情绪管理、心理辅导提供多元途径;帮助个体改善不良行为,塑造积极行为;协助其完善自身人格,了解自己能力、优势,为其幸福生活提供专业支持。

    3.企业管理层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学习人文关怀能力,建设具备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人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自身能力发挥,影响企业发展,影响员工状态。所以企业领导人需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政府、妇联、协会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合作,为企业负责人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培训、心理危机干预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持,提升其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其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并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得到专业心理援助。

     

    附:项目组主要成员

     

     

     

     

     

    附:项目组主要组成人员

    项目分工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指导专家

    胡松涛

    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

    主席

    杨雪英

    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

    副主席

    吕洪涛

    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

    专员

    课题组成员

    杨晓梅

    黑龙江工程学院

    副教授

    关少微

    哈尔滨市离退休干部综合服务中心

    高级研究员

    黑龙江工程学院

    讲师

    王恩明

    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

    干事

    刘佳睿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学生

    叶子昂

    苏州市高新康复医院

    康复治疗师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ICP备:2021005707号-1
    Copyright 2009---2012 Heilong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2302290001 Beian黑公网安备 23022902000102
    中国妇女网 | 黑龙江省妇联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建议使用标准浏览器 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